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落实创业创新的有关政策、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昨日,在“加强机关党建 服务东北振兴专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对东北振兴的思路进行了研讨。有嘉宾认为东北经济面临的挑战在国有企业体现得比较集中,实施东北战略振兴必须在国企、国资改革上实现破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还对东北地区国企的改革给出了建议。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从当前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看,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尤其在能源、资源、传统制造业等领域还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国有资本在高档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的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尚未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
因此,下一步要切实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产业链中高端和产业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培育具备竞争力的新的产业、新的业态。
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东北地区的科研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有企业要在东北振兴中更好地发挥骨干支柱作用,必须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特别重视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不断地促进国有企业尽快走上主要依靠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依靠人才的岗位素质的提高来推动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走到这么一个轨道上来。
当前,还要通过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互联网生产要素,努力寻求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目前东北的国企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激励机制缺乏等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东北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要不断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的多元化,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并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的比例结构,形成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还存在着厂办大集体、企业半社会分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公平参与市场的平等竞争等等都受到影响。
下一步,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加快研究建立国有企业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集中力量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在妥善安置职工、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有关部门也将加强协调,加快剥离国有企业的三公一业,学校、医院等半社会的职能,努力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来创造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