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记者 杨晓 通讯员陈颖 黄冲)今年是深化国企改革攻坚年,也是政策措施落实年。记者从昨天(8月16号)举行的湖北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当前湖北省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省属国企纷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真碰硬”,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之一。从管资金入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去年开始启动“资金池”建设,通过推进集团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鄂旅投总经理刘俊刚:“就是把收和支分开,需要大额资金的时候可以及时支付出去,经营收入每天(下午)5点钟以前直接回到总部。今年上半年我们资金池的资金一直保留在12到15亿元左右,和银行谈融资的时候有议价的能力,有些好的项目我可以及时地进行投资。”
把各子公司的闲余资金统一纳入池内进行集中管理,看起来是财务管理上的小变化,实际上是鄂旅投向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迈出的一大步。今年上半年,鄂旅投运用“资金池”节约财务成本1485万元,利用闲置资金获取理财收益315万元。刘俊刚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二级企业的82%都已经进行了资金集中管理,今年我们准备达到百分之百。”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常态下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国企改革攻坚阶段难啃的“硬骨头”。承担着打造“设计航母”使命的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一年前以员工持股的形式,初步完成了集团层面的股份制改造,147名经营管理者与核心骨干成为持股19.462%的股东。
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副总经理钱滨:“它是一种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过去是‘要我发展’,现在是‘我要发展’,整个公司来看的话生产经营逆势上扬。我们下面各个子公司推行员工持股的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争取今年年底完成。”
湖北省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省出资企业二三级企业混改面接近60%,武汉市国企混改面达到63%,宜昌已达87%。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是奠定现代企业治理、搞活搞好国企的产权基础。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则是抓住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牛鼻子”,被列为国资系统今年的“十项改革试点”之首。
据了解,这项重大改革已在湖北“破冰”。今年6月,鄂旅投制定《推进董事会授权试点工作方案》,在湖北海外集团、九歌山水文化传媒等子公司开展试点改革,从激发企业活力出发进一步放权松绑。鄂旅投总经理刘俊刚透露,试点子公司的董事会将拥有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自主权:“就是放权,(使)他能够以市场为导向来优选一些好的项目,提高议决的效率。我们对他进行目标管理,就是管他的目标、管他的结果,过程让他去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