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改革评论 研究成果 培训咨询 政策法规 案例分析 关于我们
改革评论 
人民日报:去产能别纠结 更大的甜头在前方

  7月31日,人民日报刊文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宜之策,而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大计,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要是落后产能、“僵尸企业”,早晚得去,早一步就会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更早实现更好发展,切不可贪图一时小利,错过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面对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千万别纠结于眼前利益,千万别放慢改革步伐,更大的甜头还在前方呢。

  以下为文章全文:

  人民日报:去产能别纠结

  去产能,难;不去产能,会更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宜之策,而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大计。只要是落后产能、“僵尸企业”,早晚要去,早一步就会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现在价格涨了,市场都供不应求了,这能赚钱的产能还要去吗?”正值迎峰度夏,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价不断上涨,一家煤企负责人对眼下的去产能很纠结。

  纠结的不止这一家。过去几年,钢铁煤炭价格下跌时,越产越亏,去产能也算齐心协力;现在价格涨了,去产能就意味着割舍利润,这时候去产能还合理吗?

  应当看到,短期内钢煤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回升,恰恰是去产能带来的积极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入深化之年,位列“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一直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地条钢”按计划全部出清,煤炭去产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与此相对应的是,前6个月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改善,煤炭、钢铁、有色等上年同期亏损行业持续盈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宜之策,而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大计,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要是落后产能、“僵尸企业”,早晚得去,早一步就会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更早实现更好发展,切不可贪图一时小利,错过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去产能是除旧布新,为新动能留足空间。只有将低端、无效、落后的产能坚决清除,才能让安全、清洁、高效的产能有序增加。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落后产能之所以能够赚钱,主要在于其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不求质量,本质上是不公平竞争。以6月底刚被取缔的“地条钢”为例,每吨所消耗的电量高达700—800千瓦时,是正规钢铁企业耗电量的近2倍,且几乎没有环保投入,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这么高代价炼制出的钢坯却是一摔就断,被称为建筑安全“毒瘤”。对于这样的落后产能,不管赚不赚钱,去掉都没啥可纠结的。

  去产能类似刮骨疗毒,不能纠结于眼前困难。关停“僵尸企业”,涉及职工安置、债务处置、兼并重组等企业和政府都要面对的麻烦事,难免出现畏难情绪、躲避心态。但旧产能不去,新产能难生,“僵尸企业”占据着土地、矿产、金融等资源,旧产能遮天蔽日,新产能就难以获得生长所需的光照雨露,更难以挑起经济长远发展的大梁。去产能迟缓,有可能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积累发展的潜在风险和长期困难,唯有咬牙克服眼前难关,才能见到风雨后的阳光灿烂。

  去产能有助于长远发展,不能纠结于短期利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要牺牲一些短期的、局部的利益。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放弃利益总是很难的,煤钢价格回升,免不了会有企业打起“明里去产能、暗地增产量”的小算盘,这就要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助力去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落后产能的生产环保成本、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用市场无形之手,让僵尸企业难以为继、让落后产能无利可图,最终实现新旧动能有序接替。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去产能,难;不去产能,会更难。面对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千万别纠结于眼前利益,千万别放慢改革步伐,更大的甜头还在前方呢。

上一篇:国企国资系统适应经济新常态 平稳进入改革    下一篇:江西打造一批国企“混改样本” 首批员工持
专家顾问
彭建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郝东升
曾任某央企直属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法律顾问等职务,第一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
袁敬华
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专家小组”组长,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主任。
骆志生
国企改革实战专家,著名律师,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首
苏海南
权威劳资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历任劳动部(人社部)计划工
研究成果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中股权交易等4
破解东北国企混改障碍的战略选择
产学联合文库:国有企业产权无偿划转
经验介绍:某集团公司家属区“三供一
某国有集团公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天津港:关于优化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
国企改革重点不在去杠杆 要将国企推
资料下载
国企改革1+N文件
职工家属区物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范
厂办大集体改革部分政策文件
中国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概述
辰安科技: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专注国企改革实战咨询


京ICP备200041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