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引入民间资本是最佳办法
最近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市场再度将目光聚焦至央企混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玮近日透露关于混改最新情况,又指发改委已经遴选出第三批试点企业,且正在按程序报批。市场估计,地方国资改革有望提速,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国资改革值得关注,料下一波的央企重组,除了涉及战略资产,还包括民生事业。香港商报记者钟颖琳、邝伟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即在国企中加入民间资本,换言之,使原有百分百国企持有变成国家及民间共同持有,但国家控股权仍是最大,仍然拥有企业主导权。混改的目的,一方面可引入民间资金,使国企可以有更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管理上可以令国企更多从民企角度思考,改变过去“大镬饭”的陋习,有利打破行业垄断,提升国企管理和营运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混改有多种引入民营资本的方式,如分拆上市、员工持股、市场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等。
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指出,昔日不少国企管理层大多为自身利益,非从国企利益出发,致管理比较散漫,引入私营资本改革国企,是为国企改善管治的最佳办法,料未来混改亦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大趋势。
注入民间资本增活力
不少经营不善的国企,过往一直依赖国家大量补贴延续生命,混改引入民间资金,有助这些国企“还阳”,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资深银行家温天纳形容,通过社会资本减少社会融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压力,但具体成效有多大,依然要看改革的内容。
8月中旬,中国联通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正式发布混改方案。作为央企混改的首批基础电信运营试点企业,联通引入内地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700)和百度,以及零售巨企苏宁。最大的新股东是国企中国人寿,国寿将持有联通大约10%的股份。民营战略投资者中,腾讯投资金额最大,约110亿元,占A股持股量约5.18%,其次为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交易后,战略投资者A股持股量约35.19%,国企联通集团由62.7%降至36.7%,民企股份和国家股份几乎各占一半。
混改后,联通可望通过与新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慧、家庭互联网、数字内容、零售体系、支付金融等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聚合资源、整合优势、能力互补、互利共赢,推动重点业务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国企改革突破口
去年,6家央企如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和中船集团等,获发改委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到今年,七大领域央企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讯及军工,亦相继在新年工作会议上提及混改路径。总体而言,居于垄断地位的央企如何混改,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一大课题。此次中国联通混改落地具有示范意义,贯彻落实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的指导方针。
“下半年地方国资改革应该会进一步提速。”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早前对《深圳商报》表示,上海和广东是国资改革的重镇,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国资改革可关注并购重组、资产注入的机会,此外,股权激励等也会带来投资机会。
中资大型企业近年有不少重组的例子。2015年年尾,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率先合并,由南车发新股换北车股票,并改名为中国中车(1766),缔造一时佳话。昔日南车和北车在中国铁路设备制造市场,一直互相竞争,在争夺海外市场时,更自相残杀低价竞争,导致两家公司都无利可图。如今两家企业合并完成、避免了恶性竞争,并整合了产能发挥到更大效益。
合并提升规模效益
至上周,中国神华(1088)与国电集团旗下国电电力亦宣布联姻,合并重组后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煤炭企业”,而国电集团则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截至2016年12月底,国电集团资产总额达到8031亿元;而根据神华官方披露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神华集团总资产达10143亿元。据此估算,两家集团实施煤电一体化重组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资产超18000亿元,将成为内地最大的发电集团。巫伯雄解释国企成功合并,将带来协同效应,“资本愈密集的企业,合并所得到的规模效应(Scale of E-conomy) 就愈大”。
温天纳认为,国企改革目的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释放社会压力,现阶段国企改革都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重组,预计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企业可能会更与民生相关,例如衣、食、住、行及基建等。
铁路航空掀新一波改革浪潮
继“联通混改”
及“神电合并”后,哪些行业国企将是下一波混改对象?电讯、煤炭及火电行业已打响改革头炮,不仅会引起上述行业的其他国企效法,连同核电、铁路、航空及军工等行业,亦有可能发生更多混改及合并案例。
以火电行业为例,火电行业之间的合并及重组如箭在弦之际,与发电行业相关的电力设备股份,亦有可能涉及下一轮国企重组及兼并。观乎中国神华及国电电力成功“上下游合并”,从事电力设备的哈尔滨电气(1133)及东方电气(1072),或有可能成为电企兼并目标。市场关注内地五大发电集团以及旗下上市平台会否出现整合。目前内地五大发电集团在港的上市平台,包括华电国际(1071)、大唐发电(991)、中国电力(2380)、及华能国际(902)等。
不少航企业务重疊
还有航空业目前内地航企,除了中国国航(753)、东方航空(670)及南方航空(1055)外,还包括一大堆小型航空公司,但由于内地航企的经营范围重疊,航企会否趁当前国企改革风潮出现整合?大家要拭目以待。
至于涉及铁路行业的国企改革又会如何进行?自年初以来,已陆续有消息传出,内地铁路企业改革,将朝上下游整合及以发行基金方式进行。坊间更有建议,内地铁路央企亦可仿效联通引入民营资金进行混改之余,可实行资产证券化,从而引入外来资金。
华泰证券认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旗下央企改革取得较大进展,若公司制改制完成,将为混改全面展开奠下基础;至于地方混改,则由国资委主导,其中山西、天津两地取得较快进程。有分析认为,中央国资委属下央企由中央直接指导,改革步伐或会较快,至于各省市国资委属下企业,或会等待国资委属下央企完成改革后,方才开展混改及合并等工作。
拆局解码
神电合并的启示
等候多时的“神电合并”在上周一(8月28日)终于出台。中国神华(1088)与国电集团旗下的国电电力落实合并,不仅标志内地的煤电行业发生重大整合,更意味“跨行业”的国企改革切实可行,上述两家公司的整合,有可能复制至其他领域,包括钢铁、重工乃至水泥等行业。
为何“神电合并”极具标志性?首先,煤炭与火电两大行业长期处于“博弈”状态,即煤企赚钱电企就亏本,或者煤企亏本电企就赚钱,虽然内地政府早年采取“煤电联动”方式(因应上游煤炭价格变动,而调整下游火电价格的机制),从而缓解煤企及电企之间的矛盾,但事与愿违,金融海啸后,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渐加剧,早年设立的“煤电联动”已徒具虚名。
避免国企互拖后腿
内地正由“世界工厂”逐步走向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系,但企业的生产成本,仍与能源及资源价格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及供求失衡则为国企“拖后腿”,故国企改革要成功,非达到某种形式的合并不可。
是次“神电合并”成功,不仅标志从事下游发电的国电电力,可从中国神华手上获得稳定、大量以及长期的煤炭供应,更可藉此树立成功案例,造就“跨行业”、“跨地区”及“跨所有制”的央企整合。在可见将来,我们或许可以见到涉及“水泥与煤炭”、“钢铁与重工”、“钢矿石与特钢”企业的合并案例。香港商报记者邝伟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