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改革评论 研究成果 培训咨询 政策法规 案例分析 关于我们
改革评论 
安徽建工集团整体上市走出“混改”新路

  安徽建工集团作为安徽省的老牌国企,于2017年8月成功整体上市,其“整体上市+配套融资+员工持股”的方案设计,开创了安徽省内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先例。近日,受访人士表示,安徽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为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及下一步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股权资本结构亟待调整

  深化国企改革是安徽加快推进省属企业调转促步伐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属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安徽省国资委企业改革重组处处长高维民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活,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安徽建工集团的混改重组上市即是当地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署之一。

  “安徽建工集团发展历史较长,而且历经多次重组,在股权管理方面存在联合持股、交叉持股、股权结构分散、自然人参股、未进行公司制改革、企业规模过小等诸多问题。”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原本混乱的股权结构已经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国有老企业的安徽建工集团,离退休等各类非生产性人员较多,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较重。整体上市前,企业每年需从经营利润中支出近6000万元用于各类人员费用,对改革发展形成较大拖累。

  “由于产能过剩,集团利润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前,利润呈现了负增长。”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办主任黄代说,2015年为改革之前,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呈现负增长,为-8.23%。

  此外,人才流失也逐渐成为集团改革前发展中面临的亟待破解的难题。安徽建工集团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类行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很多干部在集团到了一定管理层后遇到了职业瓶颈,不愿意继续留下来。”黄代说,集团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无形中不断流失,改革势在必行。

  开创安徽国企混改成功先例

  安徽建工集团通过其“整体上市+配套融资+员工持股”的方案设计,开创了安徽省内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先例。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向社会募集配套资金,保障资本安全性。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安徽建工集团自有10亿元资产,并向社会公开募集10亿元,募集的对象主要包括社会投资者与员工以现金方式出资。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社会投资者主要以省属企业和具有一定国资背景的企业为主;集团内面向技术、管理类业务骨干以现金出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安徽建工集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且最早拥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为进一步促进省建工集团做强做大,2007年和2011年,省国资委先后实施省建工集团与原省路桥集团、省水建总公司战略重组。在与省水建总公司重组中,同步谋划依托上市公司安徽水利,加快省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工作,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通过此次整体上市,省建工集团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不仅实现省建工集团资产证券化,同时较好解决了省建工集团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过低问题,将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从16.07%提升至32.33%,大大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

  三、实施股权整合,提升资源配置质效。在整体上市中,通过公司制改革、股权无偿划转、内部协议转让、对外公开转让以及清算注销等方式,先后对系统内约60户企业进行全面股权整合,其中公司制改革6户、内部无偿划转19户、内部协议转让11户、对外公开转让6户、清算注销18户,形成了“产权关系明晰、管理层次扁平、股权比例合理、业务板块突出”的产权结构。

  四、完善激励机制,夯实企业人才根基。实现“整体上市+配套融资+员工持股”一揽子方案,一次审核两次发行,集团及下属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3600人以现金方式出资50520万元,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持股比例达到5.38%;并对员工持股特别是管理层持股设定较长的锁定期,进一步打造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巩固人才根基,释放企业活力。目前,员工已成为集团第二大股东。

  五、减轻历史包袱,促进企业轻装简行。为加快推进省建工集团整体上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省建工集团减轻离退休人员等各类非生产性人员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通过三年集中攻坚,目前企业已全面解决社保问题,内退、协保及待岗人员基本处置完毕,企业社会负担问题妥善化解,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老牌国企初建现代企业制度

  记者调研了解到,安徽建工集团成功整体上市的探索,为老牌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且顺利将员工与集团打造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并对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及下一步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首先,老牌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集团上市以后,通过与资本市场、证券监管等相结合,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尊重市场规律,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也增强了企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安徽建工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其次,顺利将员工与集团打造为利益共同体。

  再次,为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下一步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上市以后集团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进行造血。所有的转型都需要进行输血,集团的整体上市给未来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留足了发展空间;同时,上市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提供了可行性。”黄代说。


上一篇:宋清辉:未来混改领域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多    下一篇:处置僵尸企业、推动钢企兼并重组将成201
专家顾问
彭建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郝东升
曾任某央企直属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法律顾问等职务,第一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
袁敬华
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专家小组”组长,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主任。
骆志生
国企改革实战专家,著名律师,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首
苏海南
权威劳资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历任劳动部(人社部)计划工
研究成果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中股权交易等4
破解东北国企混改障碍的战略选择
产学联合文库:国有企业产权无偿划转
经验介绍:某集团公司家属区“三供一
某国有集团公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天津港:关于优化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
国企改革重点不在去杠杆 要将国企推
资料下载
国企改革1+N文件
职工家属区物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范
厂办大集体改革部分政策文件
中国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概述
辰安科技: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专注国企改革实战咨询


京ICP备20004183号-2